当前位置:首页 >> 公司新闻

至食药监提速新药审批仿制药将被洗牌

发布时间:2023-02-15

食药监提速新药审批仿制药将被洗牌 至食药监提速新药审批仿制药将被洗牌

【中国化工仪器网 行业动态】 导语:中国新药审批制度效力低下、把关不够严格备受争议,但久长以来罕有变化。近日,在10天以内,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(下称食药总局)连续出台了两个文件推动新药审批制度改革,1改审批不严简而言之,实验机技术需要长时间的知识和经验积累,不可一挥而就的诟病,遭到业内人士热议。

7月31日晚,食药总局发布了《关于征求加快解决药品注册申请积存问题的若干政策意见的公告(2015年第140号)》(下称 《征求意见》 ),要求以8月15日为后时限修改材料。

此前的7月22日,食药总局发布了《关于展开药物临床实验数据自查核对工作的公告》,这1文件被市场认为是释放了久被诟病的药审制度改革的信号。

1位食药总局人士表示,毕井泉上任国家食药总局局长后,工作的重点即是新药审批。 这是受关注,关直至试件损坏系全部医药行业、国计民生的领域,也是诟病很久、亟待改良的领域,这对中国新药审批制度而言是1次里程碑意义的改革。

上述人士表示,提高仿造药标准是新药审批工作的重中之重, 仿造药的品类、范围、级别都会有重新划分,这将改变目前中国仿造药质量低、雷同高、剂量混乱的现状 。除此以外,新药注册流程、生物等效性检验、临床研究规范等重要领域,都将迎来重大改革。

食药总局提速新药审批

根据食药监总局公布的《2014年度药品审评报告》显示:2014年,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完成了5261个药品注册申请的技术审评,较2013年的审评完成量增加了12.9,待审任务积存18597件。待审任务积存数据较2013年又增加了4362个。

食药总局人士表示,负责国家药品注册技术审评工作的药审中心,目前在编人员1共115人,其中技术审评岗位人员唯一89人。 美国药品审批中心3600人左右,人员严重不足致使效力不高,但编制有限,这不是食药总局想多招人就找得到的,另外,新药审批触及很多专业知识,也没有足够多的人力资源储备。

2015年以来,国家食药总局在增加人材招聘。 主要是为了集中评审,减缓药品审批挤压的问题,目标是与欧美申报时间持平。 上述人士表示,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新药临床实验申请1般30天必须完成审评,中国走完全部流程最少需要5年。 我们正计划组织专门的小组对重复申报的品种进行集中审批,希望在1年内集中完成部份产品的集中审批,大幅减缓药品积存的压力。

《征求意见》表示,要限制仿造药的申报品种和申报时间,要求与原研药进行1致性评价;催促现有申请人进行自查并重办造假行动;对积存品种集中评审并加快临床急需药品的审批;生物等效性实验由审批制改成备案制等。

在流程方面, 未来仿造药审批将集中到专利到期前6年,审批集中度得到提升,减少了目条件前多年抢仿的不规范现象。另外,儿童用药、欧盟美国同步申请药品、临床急需药其安全栅选用与其他轴测仪表同选796(-)型安全栅品均进入加速审批通道,在具体的审批标准上只会更严格,不会放松,用来提升效果。 上述人士表示。

在费用方面,5月27日,新的《药品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收费标准》和实行细则出台,新药注册收费大幅提高。收费从原来的3.5万上涨到62.4万元,为此前的17.8倍,而进口药从4.5万上涨到96.9万元,是此前的21.5倍。

费用提高主要用于遏制重复申报,与美国200万美元的收费标准相比,中轻质材料增长加快国新药审批的收费其实不高。 上述人士表示。

提高仿造药审批标准

此次《征求意见》将提高仿造药审批标准放在位。文件称: 仿造药按与原研药质量和疗效1致的原则受理和审评审批;已受理的仿造药注册申请中,国内已有批准上市原研药的,没有到达与原研药质量和疗效1致的不予批准;国内还没有批准上市原研药的,按原标准有条件批准,企业在上市后3年内需通过与原研药的1致性评价,未通过的届时注销药品批准文号。

食药总局还将发布限制审批仿造品种目录,从源头上减少药品申报的数量,对可以申报的仿造品种和改变剂型、酸根等的3类药品提高了审批标准,对药品安全性、等效性、创新性具有严格的标准,未来3类药品可能重新划分到仿造药大类。此举意在减少低质量仿造药和提升创新药占比。

据英国制药和生物科技行业预测及分析公司evaluatePharma分析,从2012年1月1日起至2016年12月31日的5年间,将有多达631个专利药到期,专利药到期高峰的到来意味着仿造药市场将取得机遇。

中国,1直面临 仿造药大国 而非 仿造药强国 的争议。中投顾问产业研究部经理郭凡礼对财新网记者表示,中国履行的仿造药质量标准太低,技术审评要求的技术门坎太低,导致国内制药企业几近无需进行深入研究便可达标。因此,中国的1些仿造药目前能做到的仅是化学同等,而生物同等、安全同等、临床同等还遥不可及。

国内审批上市的仿造药在有效成份上没有问题,但是有效成份只是药品中很少的1部份,更多的还有辅料。国内外的差距,其实常常体现在辅料的品质上 ,郭凡礼表示。

上述食药总局人士说: 美国规定,只有在活性成份、给药途径、剂型剂量、使用条件和生物等效性上都和原研药1致,才是合格的仿造药。 但中国现行的仿造药质量标准主要看活性成份和外观、性状是不是和原研药符合,而对仿造药和原研药在给药途径、剂量、使用条件和临床效果上的1致性标准 仍在探索 。

此次新药审批调剂将大幅提高仿造药审批标准,其中包括生物等效性检验、临床研究规范、体外溶出度曲线、药用辅料检测和生物利用度等重要方面。 食药总局人士表示。